未来农业:基于植物和细胞的肉类生产方法

随着全球人口增长、城市化和收入提高,肉类需求持续上升。然而,传统畜牧业会带来公共健康问题(如食源性疾病、抗生素耐药)、环境问题(温室气体排放、水资源和土地占用)以及动物福利问题。 因此,科学界与产业界正在积极开发替代性肉类生产方式: 植物基肉(Plant-Based Meat, PBM) 细胞培养肉(Cell-Based Meat, CBM)。自然杂志于2020年12月8日针对植物肉和细胞肉等未来农业的发展做了系统的回顾《Plant-based and cell-based approaches to meat production》,从生产效率、产品特性以及各种影响层面,对植物基和细胞基肉类替代品的优势与挑战进行了详细评估。

随着人口增长、个人经济水平提高和城市化,全球肉类的生产和消费不断上升。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预测,到2050年全球肉类需求将达到4.55亿吨,比2005年增长76%。而鱼类的需求也预计将在2050年达到1.4亿吨。大部分增长来自中等收入国家(如中国),而高收入国家(如英国)的消费相对持平或略有下降,低收入国家(如印度)则基本稳定。这与“倒U形”假说一致,即:收入提高初期肉类消费上升,但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,出于健康和环境等考虑,消费将趋于平稳甚至下降。

然而,这种持续上升的肉类需求引发了一系列问题。现代大规模畜牧业与公共健康问题(如食源性疾病、饮食相关疾病、抗生素抗药性、传染病等)、环境污染(温室气体排放、土地和水资源占用)以及动物福利问题紧密相关。例如,美国的肉类加工厂在 COVID-19 疫情中就是疫情爆发的热点。此外,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动物因人类食品系统直接或间接受到伤害。

传统肉类生产之所以引发这些问题,归根结底在于其原材料是动物——一种有感知能力、不卫生、效率低下的生物体。如果能去除动物这一环节,许多负面外部性将可能缓解。因此,植物基肉类(PBM)和细胞基肉类(CBM)作为非动物来源的替代肉类产品,正在引起广泛关注。

植物基与细胞基肉类的历史与方法

植物基和真菌基肉类主要由非动物来源的材料构成,可模仿肉类的风味、质地或营养特性。根据开发时间和技术复杂性,植物基肉可分为传统型和新型(下一代)产品。传统产品如豆腐、天贝、面筋等在亚洲已使用数千年,而新一代植物基肉则追求在口感、质地和营养方面高度接近动物肉类。

植物基肉的制造通常包括三个步骤:

  1. 蛋白提取与功能化:从植物中提取蛋白质,进行水解以提高溶解性和交联能力;
  2. 配方设计:加入植物脂肪、面粉、食品胶粘剂及营养强化剂等;
  3. 加工成型:通过挤出、揉合、拉伸等方式形成肉类质地。

为提升感官特性,还引入了剪切细胞技术、菌丝体培养、3D打印和重组蛋白等创新工艺。

细胞基肉(CBM)是通过体外培养动物细胞(如肌肉和脂肪细胞)来制造肉类。其核心包括细胞分离培养、无异种成分的培养基配方、支架设计与生物反应器建造。该技术最早可追溯至1930年,而第一块细胞培养汉堡则于2013年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面世。

经济性

植物蛋白来源(如豌豆、大豆、小麦)价格远低于传统畜禽蛋白。但PBM在零售端价格仍偏高,主要原因在于:后期加工和配料成本高;添加了植物脂肪、色素、调味剂等;供应链尚未成熟。

CBM的商业可行性目前仍受限。2013年生产的第一块培养肉汉堡成本高达28万美元。后续经济评估预测,CBM的大规模生产成本仍远高于鸡肉,主要受限于培养基价格和工艺规模化难度。

监管框架

PBM一般受普通非动物食品监管。在美国由FDA(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)负责检查、标签、包装等。而含有新成分(如重组血红蛋白)的产品需额外审查。欧盟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也出台了针对新型食品的监管政策。

CBM在美国由FDA与USDA(农业部)联合监管。FDA负责细胞分离与培养阶段,USDA则管理后续产品加工与标签使用。欧洲则视CBM为“新型食品”,适用相关法规。但转基因细胞的监管仍存在不确定性。

感官特性(外观、风味、质地)

PBM通过植物脂肪(如椰子油)、色素(如甜菜红、苹果提取物)或重组蛋白(如大豆血红蛋白LegH)来模拟肉类的外观、味道和香气。质地方面可通过高水分挤出、剪切细胞、菌丝培养等方式获得纤维状结构。Quorn(菌丝蛋白肉)是较早商业化的产品之一。

CBM在感官特性方面尚在早期阶段。2013年的汉堡试吃反馈称“接近肉,但不够多汁”。近年研究重点转向脂肪组织的培养以改善风味,并探索添加血红蛋白、肌红蛋白等色味物质以提高还原度。质地改善则依赖肌肉细胞的对齐与分化技术(如机械拉伸、电刺激)。

营养

植物蛋白总量通常能匹配动物蛋白,但氨基酸组成不够平衡,因此常需要蛋白互补。抗营养因子(如单宁、植酸)可能影响吸收,但可通过加热、发酵等方式减少。

传统PBM如豆腐热量低、不含胆固醇;新型PBM如Impossible™含有更多蛋白质和维生素B12,但钠含量偏高。CBM尚无完整的营养数据公开,但理论上可通过细胞种类选择、培养基调配或基因工程来调整营养成分(如脂肪酸组成、B12补充等)。

消费者接受度

消费者对PBM的接受度在不同国家差异显著:中国与印度的接受率高于美国。欧洲研究显示,口感和熟悉度是消费者采纳PBM的主要障碍,而“高加工度”标签也令一部分“洁净标签”消费者望而却步。

CBM的目标群体多为肉类消费者。研究显示,虽然素食者更赞同CBM的理念,但尝试意愿反而较低。公众对CBM的最大担忧包括“不自然感”、安全性、健康影响、价格和口感等。有研究指出,强调最终产品而非生产过程能更有效提升接受度。

公共健康影响

过度食用红肉与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健康问题有关。一项研究显示,用PBM替代动物肉可降低三甲胺氧化物水平,从而降低心脏病风险。与ABM相比,PBM更少使用抗生素,也较少与食源性疾病(如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)相关。

CBM在理论上可实现无致病菌、无抗生素污染的生产流程,但是否能在经济上维持无菌仍是挑战。CBM的安全性尚无公开数据,公众普遍担忧其“过于人工”和监管不足。

环境可持续性

PBM整体在温室气体排放、土地和水资源使用上优于ABM。例如Beyond Meat和Impossible™产品的碳足迹低于传统牛肉,也优于猪肉和鸡肉。水足迹则取决于主蛋白来源——菌丝体比大豆和小麦耗水更多。

CBM的环境影响目前仍有争议。早期评估认为CBM在能耗、排放、水土资源等方面优于ABM,尤其是牛肉。但2015年另一项研究指出,CBM在能耗和酸化方面可能比禽类还高。

动物福利

PBM不涉及动物屠宰,但若含有蛋或乳制品成分则仍存在动物福利问题。即使是纯素PBM,其原料作物的大规模种植也可能导致栖息地破坏(如油棕种植)。

CBM以动物细胞为起点,通常需从动物体内取样。但随着不死化细胞系与无动物血清培养基的研发推进,未来CBM有望实现“零动物使用”生产。目前使用的胎牛血清存在严重的动物伦理争议。

展望

植物基与细胞基肉类为解决当代肉类生产的健康、环境与伦理问题提供了替代路径。PBM已从简单蛋白替代品进化为口感接近真实肉类的产品;CBM则正在从“科幻构想”走向产业化现实。

未来发展可考虑PBM与CBM的混合模式(如添加少量细胞培养脂肪以提升风味)。两者不是互相排斥,而是可以互补,为不同消费者需求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。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成熟,它们或将与高质量、低影响的传统肉类共存,构建一个更可持续、更公平的食品系统。

  • 2025-05-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