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合成化学中,电化学合成以其温和、高效、选择性强的特点,逐渐成为绿色化学的重要工具。2025年1月8日,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Alastair Lennox和Thomas M. O’Brien团队在Nature自然杂志的评论文章《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goes wireless》中,聚焦Górski等人的一项突破性研究——他们开发出可在微升级别反应中运行的“无线”电化学合成平台,为化学反应微型化、高通量化、自动化打开了新的可能性。

传统电化学合成依赖电极、导线、电源等物理连接装置来驱动氧化还原反应。这不仅导致系统复杂、设备占用空间大,还限制了反应的平行化与自动化。在高通量筛选和反应优化场景下,这种依赖物理接线的模式效率低下,难以扩展。因此,如何构建无需外部导线供电的“无线”电化学系统,成为了前沿技术攻关的重点。
技术突破:无线光驱动电化学模块
Górski团队的核心创新是开发了一种微型无线电化学反应装置(wireless electrochemical module),利用光伏驱动代替外部电源,实现真正的“无线化”反应系统。

由于模块不依赖物理导线,每个单元都可以独立运行,极大增强了反应体系的可扩展性和高通量筛选能力(可扩展性强)。每个微型装置集成了一个微型太阳能电池(photovoltaic cell),可通过光照将光能转化为电能,为反应提供电流驱动(光驱动供能)。该模块内置微型阳极与阴极,构成闭合回路,用于实现电化学氧化或还原反应(双电极结构)。设备封装在反应容器中,并可与溶液系统集成,从而在单个微孔板中实现上百个反应并行运行(可定制封装)。
研究人员通过多个典型电化学反应验证了系统的适用性,例如:苯胺氧化反应:合成芳香胺类中间体;氧化还原中间体的生成与捕获:验证电子转移机制;反应选择性调控:通过调节光照强度控制反应电流大小,实现对产物的精准调节。
值得注意的是,每个模块可在约100微升的溶液中实现稳定反应,表明其在微反应器和药物化学领域的巨大潜力。
应用前景:合成自动化与药物筛选新工具
该无线电化学平台的出现,有望在以下方面发挥深远影响:可用于快速筛选合成路径、催化剂和条件,极大提高新药研发效率(高通量药物筛选)。结合自动液体处理与AI控制系统,可构建完全无人干预的“电合成机器人”(化学合成自动化)。小巧、模块化的系统便于在教学中展示电化学原理,培养学生实验兴趣(教育与教学)。光驱动系统替代有害化学氧化剂/还原剂,符合绿色化学发展方向(环境友好型制备工艺)。
尽管无线电化学模块展现了广阔前景,但仍面临诸多挑战:微型太阳能板输出功率低,限制了高电流密度反应(功率密度有限);多模块同时运行需精确控制光源分布(光照均匀性控制);不同电解液、电极材料适应性仍待进一步拓展(反应体系适配性)。未来,该技术有望结合更高效的光电材料、柔性微电子技术和智能反馈控制系统,向“智能电化学反应器”方向演进。
Górski等人提出的无线电化学合成平台,不仅打破了电化学设备对物理连接的传统依赖,也标志着微反应、高通量、可编程化学制造的实用化转折点。正如自然杂志的评论所言:“合成化学正步入一个真正的无线时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