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字路口的 别样肉客 Beyond Meat

在全球气候变化、资源紧张与健康意识不断觉醒的背景下,“植物基肉类”(Plant-based Meat)作为替代传统畜牧业的希望之星,迅速走进大众视野。作为这个领域的开创者与标志性品牌之一,别样肉客(Beyond Meat)曾是硅谷资本的宠儿,是消费者对“可持续未来”愿景的载体。自2009年成立以来,曾被视为食品科技领域的明星企业。然而,十余年后的今天,这家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:市场萎缩、股价暴跌、业务收缩,曾经的希望似乎逐渐黯淡。

那么,Beyond Meat 到底走过了怎样的发展道路?它的成功与危机源自何处?未来还有出路吗?

起点:科学家的梦想与硅谷的资本

Beyond Meat 成立于 2009 年,创始人 伊森·布朗(Ethan Brown) 原本是一名能源行业从业者,对温室气体排放、气候变化和动物福利问题极为关注。他坚信:人类对肉类的喜好不在于动物,而在于其味道、质地与口感。

因此,他与密苏里大学的科学家合作,使用豆类蛋白、豌豆蛋白和植物油等原料,通过分子重组与物理结构模拟技术,尝试“复制”真实肉类的感官体验。

2012年,Beyond Meat 的首款产品——植物基鸡肉条在 Whole Foods 上市。虽然早期反响平平,但这一创意引起了硅谷科技圈的极大兴趣。比尔·盖茨、Twitter 联合创始人 Biz Stone 以及前麦当劳 CEO Don Thompson 等相继投资,使得 Beyond Meat 成为“高科技食品”的代名词。

崛起:资本加持下的狂飙突进

2016 年,Beyond Meat 推出划时代产品——Beyond Burger,一款声称“可以生煎出血”的植物汉堡肉饼,其原料中加入甜菜提取物模拟“血水”,质地和口感接近牛肉。这款产品迅速成为明星商品,进入包括 Whole Foods、Kroger、Target 等连锁超市,也被多家连锁餐饮引入菜单。

2019年5月,Beyond Meat 在 纳斯达克上市(代码:BYND),IPO 首日暴涨 163%,创下当年最佳首发表现。此时的 Beyond Meat 被称为“食品界的特斯拉”,估值一度突破 140亿美元。公司强调自己不仅是一家食品企业,更是一家解决气候问题的“科技公司”。

2020 年,Beyond Meat 宣布进军中国,在嘉兴设立亚洲首个生产基地,并与星巴克、肯德基、必胜客等展开合作试点“人造肉”产品。同时,公司在欧洲市场也取得进展,进入英国、德国、西班牙等超市。

转折:理想与现实的碰撞

2020年初疫情爆发,供应链混乱,传统肉类短缺,使得植物肉成为“替代品”。Beyond Meat 短期内销量飙升,股价再次突破历史高点,市场对其前景空前乐观。

2021年开始,随着疫情缓解、传统肉类价格回落,消费者对植物肉的需求开始下降。尽管 Beyond Meat 在快餐市场持续推广(如麦当劳推出 McPlant),但美国本土消费者对于人造肉的接受度明显减弱。原因包括: 产品价格高昂(一般高于真实肉类 30%-50%);口感与风味依然不完全令人满意;消费者对“超加工食品”产生健康疑虑。

困境显现:财务吃紧与市场退潮

Beyond Meat 自2022年起连续多个季度营收未达预期。截至 2025年第一季度: 营收同比下降 9.1%;净亏损扩大至 5410万美元;现金流持续为负,负债增加。公司不得不削减开支、裁员、精简产品线,并取消长期营收预测。

自2019年高点以来,Beyond Meat 的股价从 234美元 跌至不足 8美元(截至2025年5月),市值已缩水超 97%。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,华尔街多数分析师调低评级,部分基金彻底清仓。

2025年初,Beyond Meat 宣布 暂停中国市场业务,并裁员95%以上员工,关闭嘉兴工厂。这标志着其最重要的国际市场布局基本失败。同时,欧洲市场虽仍有增长,但远未达到弥补北美颓势的程度。

未来展望:生死边缘的转型机会?

Beyond Meat 正将研发重心从“肉饼类快餐”向“全肌肉纤维结构”过渡,推出例如“植物菲力牛排”“菌丝体人造肉”等产品,以寻求更接近真实口感的新突破。2024年还与以色列初创企业合作开发“3D打印植物肉”。

此外,公司也尝试降低产品价格,使其更贴近传统肉类,减轻消费者负担。

未来,公司更可能聚焦北美和欧洲,放弃盲目扩张,转而采取更“务实”的市场策略。例如:只与高端连锁超市合作,精准对接素食人群;更明确区分“纯素产品”与“环保替代肉”的市场细分;增加线上电商直销,提高用户粘性和复购率。

在欧美多国,“减碳、环保、健康饮食”被纳入公共政策议题,植物肉作为低碳饮食方式,可能获得税收减免、补贴支持或政府采购机会。此外,若未来征收“碳税”或环保监管趋严,传统肉类的价格上涨也可能为植物肉创造反弹空间。

Beyond Meat 的故事也是时代的缩影

Beyond Meat 的兴起不是偶然,它乘上了健康、环保、科技三大浪潮的顺风船。然而,理想主义与现实市场之间始终存在张力。从“食品科技独角兽”到如今陷入困境,其故事既是创业热潮的缩影,也是一场关于食品未来路径的深刻反思。

在人类饮食结构不断变革的当下,Beyond Meat 也许只是“第一代植物肉”的代表。它的起落,未必代表植物肉行业的终结,反而可能为后续企业提供宝贵的经验——更精准的市场定位、更坚实的技术壁垒,以及对“真实需求”的深刻理解,才是人造肉真正的可持续之道。

  • 2025-05-18